“颂党恩、感党情、跟党走,喜迎十九大”主题征文
“温故知新”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盐城工学院离休干部赵道骅
有不少专家指出,孔子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社会阅历丰富,思想方法得当。因此经他总结并回答的问题、提出的看法,很多都是非常正确的,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成为重要的格言箴语,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论语》为政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悟出新的见解、新的收获,这样就可以去做别人的老师)。现在看来,“温故知新”才能出人才,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我的体会是:
第一、从学校传授知识结构来看,任何理论、知识都是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形成相互贯通的知识系统。前面的章节是后面章节的基础,后面的章节是前面章节的提高和发展。有的老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提出复习要点的同时,提出下一节预习要点。复习、预习两者结合,既巩固了旧知识,又为掌握新知识提供了正确的思路。教学实践证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遇到难题,就能在老师指导下,勇于实践,动脑动手,取得成果。所以,不断提高学生“知新”“创新”兴趣,提高“知新”“创新”能力,结出“知新”“创新”成果,造就“创新”人才,是学校特别是高校争创世界一流的基本方向,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第二、学习革命理论,需要“温故知新”。马克思主义源于实践,它吸收了十九世纪人类创造的优秀成果和自然科学的伟大发现,经过认真、不懈的调查研究,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践证明,中国革命不能没有马克思主义指引,建设社会主义不能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但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行动的指南。所以,我们在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时,必须考虑21世纪科学、社会发展的变化,必须考虑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情况,必须考虑中国过去和现在的发展变化,提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观点、新策略、新措施,才能指导实践。我认为,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特别是现阶段实践相结合,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所以,学习革命理论,也要“温故知新”,不断创新。我们在革命过程中,左倾冒险主义、右倾机会主义曾经使中国革命遭受挫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原因就是脱离中国的实际。但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相结合,写出《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等光辉著作,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革命才能取得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快速发展,国际威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现在,正在全面把握机遇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其根本原因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且在新的发展阶段,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以来,根据新的发展要求,又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我们深刻体会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之间,都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很多新的论断,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认为全党必须坚持”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决反对“四风”,深入反腐倡廉,要求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合格党员;形成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改革开放、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在建设社会主义实践中,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在经济建设领域又进行“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改革,使经济建设速度进入拳常态。特别引人注目、令人高兴的是:全面从严治党永远不停步,全面脱贫一户不能少;“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将把人民解放军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第三、培养创新人才,必须从娃娃抓起。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深水区,执行十三五规划已进入爬坡越坎的关键时刻;精准扶贫已深入展开,但教育扶贫必须9000万孩子能够享受优质教育,才能挖掉穷根,走向富裕道路。所有这些都说明培养能工巧匠,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务之急。我们还要看到,党的最终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要实现它,需要若干代人的努力。不断培养人才,才能使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培养人才,是长期的育人过程。马云曾说:“人生的轨迹基本是这样。幼儿园的时候,理下热爱的基因,小学要有价值观,中学要有纪律性,大学有知识结构,然后把好奇心加起来,你会像海绵一样。”他还说:“育人是一种文化,让孩子们会玩、能玩、爱玩,让孩子们有创意。”“未来的孩子,有情商、智商、爱商,才会有出息。……没情商的人,知识学了很多,不会跟人家聊天交流,不会交朋友,不会找人帮忙,不会去帮人忙,这些有什么用?爱商是对文化、对天下、对大家的思考,多参与公益活动,改变自己。做点滴的事情,跟父母在一起,跟社会在一起。”“还要培养孩子们的担当精神。孩子们对昨天的事情、今天的事情、未来的事情,都要有担当”。可见,培养创新人才,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所有老师、所有家长的共同责任。培养创新人才必须真正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这是党和政府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高校是教育的终端,是输送人才的关键。它最终决定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办好一流大学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一件大事。有一位98岁的老教授临终遗言只有一句话:“希望少一点用办工厂的办法来办高校”。他的意思很清楚,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不是商品交易市场。书记校长不是企业的厂长、商场的总经理。他们是教育家。教育家的任务是“立德树人”。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德,树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之人。高校领导必须认识到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是重大改革,是一场革命。因此,必须发动教职员工,广大学生献计献策,对教育理念、课程设计、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学测试进行大胆的全面的改革。诚能如此,就达到了孔子“可以为师矣”的前提条件。
盐城工学院赵道骅 1538055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