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党恩、感党情、跟党走,喜迎十九大”主题征文
在抗日根据地艰苦办学
盐城工学院离休干部 赵道骅
我父赵冠青,字剑萍,上世纪20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法学士学位,先后留校任北大助教,兼任平民大学副教授,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曾任中学校长、教导主任、上海政法学院教授、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商务印书馆翻译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他坚持在抗日根据地艰苦办学,培养了一大批爱国青年。
抗战前,父亲在安徽省中任教导主任。南京沦陷前,他毅然回到故乡阜宁,继续从事教育工作。他先开办了射阳中学东沟分校,后又举办阜宁中学补习学社。日冠占领阜城后,他们迁至离县城较远的周庄,有学生400余人,他担任教导主任,兼任语文、英语教员。再后来,由于形势严峻,经费缺乏,公立学校均解散。我父亲又到离日冠据点比较远的大西庄办学,日伪军会不定期的从据点乘汽艇来扫荡。我父亲和同学们必须随时准备“你来我躲、你走我回”。父亲在大西庄的周围设立了三个躲避点,在学生家的院子里授课,30名学生分两个班,高中班20名学生,初中班10名学生。一次,日伪军来袭,我父亲率领学生到一个同学家躲避了三天。他就在一个草堆旁席地而座,讲解课文。他说:“同学们一定会说,我们没有教室,但我们的教室,旁边有小桥流水,有一望无际的树木、花草和麦苗;有蓝天白云,覆盖在我们上空;有空气新鲜、气候宜人的环境。因此我说我们有世界上最大、最美、最好的教室。”
办学要有经费。经商定,每个学生的学费为每年缴300斤稻子,家境有困难的缴200斤—250斤。但是,30名学生中有一半是农民子弟,家中食不裹腹,根本缴不起学费。父亲说:“现在国难当头,生活十分困难,你们都来听课吧,我不要你们缴学费,如果你们感到不过意,每月分两次把家中种的蔬菜送点给我,一次不超过一斤,因为我工作忙,没有时间到集市上买菜。如果送蔬菜也困难,那我就什么也不要,你们安心听课吧!”他辛苦教学一年,只能获得3000余斤稻子,过着清贫的生活。
没有教科书,父亲通过各种渠道购得几本,贫困家庭的学生也买不起,父亲就用抄写的办法来解决。在抄写时,把生字、生词、搞不懂的段落、难解的问题一一记下来,抄写的过程,变成练习、思考的过程。贫困的学生有时连纸也买不起,父亲说:“我书橱里有几百本线装的六法全书,这些书过时了。谁没有纸,拿几本,反过来装订好,可以抄写课文,也可以写作文、练字。”
我父亲办学开设的两个班各传授两门课,即语文和英语。他在讲解课文时,特别认真。对每一课文,必先提示预习纲要,讲课时,认真地示范朗读,而后逐段逐句讲解,归纳课文主题思想。对名词名句则联系实际讲解,特别是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倾吐爱国之情。他曾经说过这样的一番话:“我现在在这里教书,过着清贫的生活,有时觉得是很难受的,但是内心却感到问心无愧。我的同学、同事有多人在南京、镇江的伪国民政府、省政府担任要职,如周佛海、陈公博。只要我跑到苏南,弄个科长、处长当当,生活可以立即改善,甚至能成为富有者。我能这样做吗?不能,绝对不能!因为那是当汉奸、当卖国贼,那是出场灵魂,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走狗。我不能为‘五斗米’而折腰,我不能向‘汉奸’、‘卖国贼’低下我高贵的头。我要昂起头来,走下去,把大家的文化水平提高一步,为抗战服务,这是正道,我心情舒畅”。父亲认为,每周写一篇作文是十分必要的。学生作文写好后,他先看一遍,再挑选好、中、差面批。写得好的地方加圈加点,当面表扬。对要修改的地方,告诉学生为什么这么改。有时,父亲还会把学生的作文读给大家听,让大家提出修改意见,也会把修改前的作文和修改后的作文分别读给大家听,让大家写心得体会。这样的面批作文比讲课还费劲。
阜东县人民政府成立组建参议会,父亲当选阜东县参议员,协助政府做统战工作。由于长期劳累,缺医少药,我父亲越来越差了,后来讲课只能躺在睡椅上。到1943年深秋,父亲腹部出现块状肿瘤,讲话十分困难,迫不得已停止了他热爱的教学生涯。
1943年11月,家里接到县政府一份简报。上面有一段写着:赵剑萍先生身患重病,在病床上写了八个大字:“反对内战,抗战到底”寄给政府。我们对赵剑萍先生的抗日救国热情十分赞赏。遗憾的是,家里收到简报之日,父亲已辞世十多天了。
父亲英年早逝,享年仅48岁。至今我们仍牢记他的遗训:要勤奋求学,勤奋工作,勤奋为社会服务。这一遗训也成为我们全家的家训,一直传承下去。
(原载盐阜大众报2017年4月9日麋鹿版)
盐城工学院赵道骅 15380552533